围绕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银行内部要完善基于数据和模型的压力测试体系。
围绕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林泽昌表示,财政将积极支持科技创新,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资金需求,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深化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调整优化经费使用方向。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关键任务。
财政部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产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支持提升企业竞争力。投资方面,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持续有力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及其他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实施,多措并举促进民间投资。同时,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推动消费持续扩大,培育更多消费新业态新热点,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专家认为,聚焦稳经济,需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还需统筹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同时,还需防范重点领域风险。
下一步,应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形成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长效机制。地方政府债务处置也要把握好与经济稳定的关系,做到边化债边发展。同时,较高的电价会优化用电行为,减少高峰用电负荷。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电力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另外,电力现货市场可以为储能、虚拟电厂等主体带来额外收入,推动工商业用户参与市场化交易,有利于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据山西省能源局介绍,2018年12月27日,山西电力现货市场启动试运行。评估意见认为山西电力现货市场满足试运行转正式运行条件。
连续试运行时间长达32个月,经历了一年四季各种供需情况和不同场景的检验,运行平稳有序。浙江加快市场衔接,2024年6月前启动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
目前,广东、山东、甘肃等6个试点省份已经开展长周期的结算试运行。业内人士表示,电力现货市场有利于电力保供,在电力需求负荷高的时候,较高的价格可以更好地激发煤电企业发电积极性,实现供需平衡。华鑫证券认为,电力现货市场有利于电力保供,在电力需求负荷高的时间段,较高的价格可以更好地激发煤电企业发电积极性,实现供需平衡。在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的电力市场体系下,优先消纳新能源是基本原则,而火电机组拥有灵活的调峰能力可以降低成本
政策利率调降空间打开随着2024年即将到来,不少专家对新一轮降准降息预期升温。考虑到降准可以更好地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和净息差压力,使银行体系流动性继续保持稳定,促进金融从总量、价格和结构上进一步持续支持实体经济,降准操作窗口已再度出现,未来全面降准或定向降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仍相对高于降息。随着2024年即将到来,市场对新一轮降准降息的预期升温。在月末时流动性需求压力可能会有所上升,加之元旦假期临近,也会导致金融机构跨节流动性需求加大。
人民银行日前表示,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中信期货研究所固定收益团队报告认为,12月通常是财政支出大月,而且增发国债相当一部分也将在年内形成支出。
在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预期下,流动性有望保持合理充裕。专家预计,中期借贷便利(MLF)、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有望在明年年初调降。
通常来看,元旦前后资金利率走势的季节性规律较为稳定。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说。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料加大为呵护市场流动性,专家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跨年资金投放规模有望稳步增加。当前时点下,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稳定了净息差,为央行调降政策利率打开了空间。伴随国债的使用,财政支出的增加会使得国库存款流入到银行体系,起到补充流动性的作用,有利于资金面宽松。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市场流动性整体有望保持合理充裕,尤其是年末、春节等重要时点,央行将根据具体扰动因素,搭配运用长短期限流动性投放工具,熨平短期资金面波动。
预计未来一周央行将加码7天逆回购投放。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收盘,DR001(银行间市场1天期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和DR007(银行间市场7天期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分别报1.54%和1.82%。
当前,资金需求加大对流动性带来一定影响。流动性需求上升年末临近,央行自上周一(12月18日)起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截至12月25日共投放10000亿元。
庞溟认为,在通过流动性调节保持市场利率总体平稳之余,近期内还应多举措促进市场利率中枢进一步小幅下行、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浙商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覃汉表示,考虑到当前银行体系和非银体系跨年节奏与往年相当,以及近期DR007中枢快速回落,预计资金面整体跨年无忧。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认为,扩需求、防风险要求货币政策提供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和适宜稳定的融资利率,央行不存在长期收紧流动性的动机。近期央行持续加大14天逆回购投放,释放出呵护跨年资金面的积极信号。从市场利率来看,随着跨年时间临近,14天期资金价格明显走高,隔夜和7天期保持相对稳定。预计新一轮降息周期将开启,MLF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以及LPR有望在明年年初调降。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业伟表示,为避免存款利率下调后银行存款的流失压力加大,政策利率和银行间资金价格需要进一步下调。例如,元旦前一周资金利率大概率先下后上,节后则先松后紧。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进入12月,政府债券发行、年末购汇需求、监管考核、财政收支变动,以及节日资金需求等因素可能会对流动性带来一定影响。天风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孙彬彬说。
按照往常规律,临近月末、季末、年末,金融机构短期流动性需求明显增加,特别是跨年现金资金需求旺盛等因素可能给流动性带来一定扰动。预计2024年将继续降准降息,幅度可能与2023年类似,即降准50个基点,降息20个基点左右。
这是年内央行第三次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此前两次14天期逆回购投放的时间分别为1月11日及9月15日。专家表示,临近年末,流动性面临多方面扰动,预计央行将在公开市场加大操作力度,熨平短期资金面波动,跨年后市场流动性需求压力有望缓解,市场利率将有所下降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进入12月,政府债券发行、年末购汇需求、监管考核、财政收支变动,以及节日资金需求等因素可能会对流动性带来一定影响。从市场利率来看,随着跨年时间临近,14天期资金价格明显走高,隔夜和7天期保持相对稳定。
例如,元旦前一周资金利率大概率先下后上,节后则先松后紧。预计未来一周央行将加码7天逆回购投放。
在月末时流动性需求压力可能会有所上升,加之元旦假期临近,也会导致金融机构跨节流动性需求加大。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认为,扩需求、防风险要求货币政策提供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和适宜稳定的融资利率,央行不存在长期收紧流动性的动机。
专家表示,临近年末,流动性面临多方面扰动,预计央行将在公开市场加大操作力度,熨平短期资金面波动,跨年后市场流动性需求压力有望缓解,市场利率将有所下降。伴随国债的使用,财政支出的增加会使得国库存款流入到银行体系,起到补充流动性的作用,有利于资金面宽松。
留言0